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

 

  • 建筑师: Architectural Design &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ut
  • 项目年份: 2015
  • 摄影师: 姚力
  • 厂家: Architectural Design &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
  • 设计团队: 倪阳、何炽立、何小欣、刘涛、罗梦豪、骆婉君、卢志伟、苏皓、晏忠、伍朝晖、王明洁、朱元正、陈梦君
  • 总承包: 黑龙江省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
  • 设计时间: 2014.03 -2015.03

 

birdview. Image © Yao li

 

背景信息:

来自建筑师。731部队遗址所在的这片场地,不仅因为作为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而具有特殊性,周边建筑遗址的残壁断瓦、砂石地的寂静苍茫、铁轨的无边延伸、榆树的高大萧瑟……在建筑师还来不及判断和谐与不和谐之前,这些具体之物的组合已经构成了一种特有的场地气质。

view from railway. Image © Yao li

 

为了消解新建建筑体量对场地的压抑,建筑师把主要的展示空间沉入地下,“碎裂”的“黑匣”倾侧于塌陷的场地之上,黑灰色的屋面成为广场地面的延伸。“倾侧”的本身体现在设计的尺度上,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设计的态度。从本部办公楼前的广场向东边望去,陈列馆仿佛只是地形上的些微起伏,虽然是人工的几何体,却又像是自然形成的大地景观。裂缝的存在让“黑匣”在整体中带有微小的变化,包括形体、色彩和材质,这些细节为建筑在环境中的消隐提供了支持。

site plan

 

黑匣子”- 暗喻

“黑匣”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的概念。“黑匣”象征了记载真相的容器,暗喻了打开 “黑匣”,事件的真相便曝露于天下。

square entrance. Image © Yao li

 

“黑匣”在场地中坍塌、下陷、撕裂,仿佛大地被锋利的手术刀切割开来,形成永不磨灭的“殇痕”。在完成了一系列简单的动作之后,建筑的内外形成了联系和对话的空间,与此同时,建筑作为一个客观的容器,也为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解读,以及对于建筑寓意的联想作出了留白。

sunken courtyard. Image © Yao li

 

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始建于1933年,他们犯下了细菌战、人体实验等战争罪行。1945年8月,日本投降前夕,七三一部队败逃之际炸毁了大部分建筑,形成了现在遗址的整体格局。

Sketches

 

731部队基地当时是建在一座机场的旁边,周围都是很空旷的土地,而现在周边已经成为很热闹的城市区域中心,这就决定了场地跟周边环境的关系:既要“合”又要“脱”。

view from north. Image © Yao li

 

设计开展之前,我们问自己周围已经很嘈杂了,那么,如何使得这种世俗的生活环境与场地脱离开来?

这是我们设计大方向上的考虑,我们希望在还原场地原有(空旷的)大环境的基础上,也能在气氛上有所把握。

view from south yard. Image © Yao li

 

我们设计之前对场地进行了调研,发现只有现在建筑所处位置上是没有遗址的,也就是说在这里建设,不会产生任何破坏,而且与原入口广场及司令部形成良好的对位关系。比较巧的是,这块空地恰好又在路边,这样陈列馆不仅适合单独参观,又可以和遗址组合在一起成为整体参观序列的一部分。

long section

 
cross section

 

在用地西侧,一条南北向穿过场地的铁路仍旧在使用,我们在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跨越这条铁路,与遗址建立更紧密的联系,同时也避免破坏场地原有的大环境。我们在总体设计中,首先恢复了原有的路网框架,之后,用混凝土和夯土替换了原来用土坯和铁丝网组成的围墙。除了遗址的部分,我们采用了灰色调子的碎石铺地,从而很清晰地界定了遗址和周边场地的关系。

view from north. Image © Yao li

 

最后,我们还在场地东边设计了一个街边公园,公园在场地与城市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,沿街部分的围墙也能使外界嘈杂的部分得以过滤。由于在场地的入口空间不适合做围墙,为了屏蔽外部的干扰,我们设计了下沉广场,希望藉此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物理空间,毕竟在这样一个场地中,我们希望来访者的心境能够稍作收敛。

birdview. Image © Yao li

birdview. Image © Yao li
 

创作故事

“黑盒子”的概念实际上是对731部队的事件进行了一个挖掘。东京大审判的时候,这件事没有被揭露出来,之后,这件事才慢慢被人们发现。这个过程相当于飞机失事之后,找出黑匣子去还原失事的过程。所以当时我们就希望用一个“黑盒子”的概念作为一个容器,我们想让这里尘封的事情慢慢展现在人们面前,把日本人这种反人类的罪行揭露出来。

meditation atrium. Image © Yao li

 

在设计上,我们用了一个比较内敛的方式,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设计形式,造型简约而又具力量感,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并不是愤怒的心态,而是希望能够站在一个人类文明的立场上去看待这个事件。

ground floor plan

 

面对挑战:施工在四月寒冬内顺利完成

时间是我们最大的难题。2014年9月份开工,第二年8月份(2015年8月15日是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)要求开馆,中间又有4个月的冬季是不能施工的。再加上我们还要预留三个月给展陈。

birdview. Image © Yao li
 

在整个项目建造过程中,我们在时间的调配上下了很大的工夫,每个时间节点都要卡着走,这样我们采用了钢结构,可以一边加工,一边安装。

Bird view from north ruins. Image Courtes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&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UT
 

地下室我们赶在11月冬季之前提前完成了施工。到了冬天,施工单位还搭了一个内部送暖的大棚,保证冬季施工进度,这是很少见的。所以,在这个项目中,施工方法和时间节点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。同时,我们也要用经验去补救一些在设计上时间不足的问题,因为各工种的配合特别得细致,整个施工进度都能顺利完成。

view from east. Image © Yao li
 

上一篇 下一篇
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

 

  • 建筑师: Architectural Design &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ut
  • 项目年份: 2015
  • 摄影师: 姚力
  • 厂家: Architectural Design &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
  • 设计团队: 倪阳、何炽立、何小欣、刘涛、罗梦豪、骆婉君、卢志伟、苏皓、晏忠、伍朝晖、王明洁、朱元正、陈梦君
  • 总承包: 黑龙江省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
  • 设计时间: 2014.03 -2015.03

 

birdview. Image © Yao li

 

背景信息:

来自建筑师。731部队遗址所在的这片场地,不仅因为作为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而具有特殊性,周边建筑遗址的残壁断瓦、砂石地的寂静苍茫、铁轨的无边延伸、榆树的高大萧瑟……在建筑师还来不及判断和谐与不和谐之前,这些具体之物的组合已经构成了一种特有的场地气质。

view from railway. Image © Yao li

 

为了消解新建建筑体量对场地的压抑,建筑师把主要的展示空间沉入地下,“碎裂”的“黑匣”倾侧于塌陷的场地之上,黑灰色的屋面成为广场地面的延伸。“倾侧”的本身体现在设计的尺度上,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设计的态度。从本部办公楼前的广场向东边望去,陈列馆仿佛只是地形上的些微起伏,虽然是人工的几何体,却又像是自然形成的大地景观。裂缝的存在让“黑匣”在整体中带有微小的变化,包括形体、色彩和材质,这些细节为建筑在环境中的消隐提供了支持。

site plan

 

黑匣子”- 暗喻

“黑匣”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的概念。“黑匣”象征了记载真相的容器,暗喻了打开 “黑匣”,事件的真相便曝露于天下。

square entrance. Image © Yao li

 

“黑匣”在场地中坍塌、下陷、撕裂,仿佛大地被锋利的手术刀切割开来,形成永不磨灭的“殇痕”。在完成了一系列简单的动作之后,建筑的内外形成了联系和对话的空间,与此同时,建筑作为一个客观的容器,也为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解读,以及对于建筑寓意的联想作出了留白。

sunken courtyard. Image © Yao li

 

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始建于1933年,他们犯下了细菌战、人体实验等战争罪行。1945年8月,日本投降前夕,七三一部队败逃之际炸毁了大部分建筑,形成了现在遗址的整体格局。

Sketches

 

731部队基地当时是建在一座机场的旁边,周围都是很空旷的土地,而现在周边已经成为很热闹的城市区域中心,这就决定了场地跟周边环境的关系:既要“合”又要“脱”。

view from north. Image © Yao li

 

设计开展之前,我们问自己周围已经很嘈杂了,那么,如何使得这种世俗的生活环境与场地脱离开来?

这是我们设计大方向上的考虑,我们希望在还原场地原有(空旷的)大环境的基础上,也能在气氛上有所把握。

view from south yard. Image © Yao li

 

我们设计之前对场地进行了调研,发现只有现在建筑所处位置上是没有遗址的,也就是说在这里建设,不会产生任何破坏,而且与原入口广场及司令部形成良好的对位关系。比较巧的是,这块空地恰好又在路边,这样陈列馆不仅适合单独参观,又可以和遗址组合在一起成为整体参观序列的一部分。

long section

 
cross section

 

在用地西侧,一条南北向穿过场地的铁路仍旧在使用,我们在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跨越这条铁路,与遗址建立更紧密的联系,同时也避免破坏场地原有的大环境。我们在总体设计中,首先恢复了原有的路网框架,之后,用混凝土和夯土替换了原来用土坯和铁丝网组成的围墙。除了遗址的部分,我们采用了灰色调子的碎石铺地,从而很清晰地界定了遗址和周边场地的关系。

view from north. Image © Yao li

 

最后,我们还在场地东边设计了一个街边公园,公园在场地与城市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,沿街部分的围墙也能使外界嘈杂的部分得以过滤。由于在场地的入口空间不适合做围墙,为了屏蔽外部的干扰,我们设计了下沉广场,希望藉此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物理空间,毕竟在这样一个场地中,我们希望来访者的心境能够稍作收敛。

birdview. Image © Yao li

birdview. Image © Yao li
 

创作故事

“黑盒子”的概念实际上是对731部队的事件进行了一个挖掘。东京大审判的时候,这件事没有被揭露出来,之后,这件事才慢慢被人们发现。这个过程相当于飞机失事之后,找出黑匣子去还原失事的过程。所以当时我们就希望用一个“黑盒子”的概念作为一个容器,我们想让这里尘封的事情慢慢展现在人们面前,把日本人这种反人类的罪行揭露出来。

meditation atrium. Image © Yao li

 

在设计上,我们用了一个比较内敛的方式,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设计形式,造型简约而又具力量感,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并不是愤怒的心态,而是希望能够站在一个人类文明的立场上去看待这个事件。

ground floor plan

 

面对挑战:施工在四月寒冬内顺利完成

时间是我们最大的难题。2014年9月份开工,第二年8月份(2015年8月15日是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)要求开馆,中间又有4个月的冬季是不能施工的。再加上我们还要预留三个月给展陈。

birdview. Image © Yao li
 

在整个项目建造过程中,我们在时间的调配上下了很大的工夫,每个时间节点都要卡着走,这样我们采用了钢结构,可以一边加工,一边安装。

Bird view from north ruins. Image Courtes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&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UT
 

地下室我们赶在11月冬季之前提前完成了施工。到了冬天,施工单位还搭了一个内部送暖的大棚,保证冬季施工进度,这是很少见的。所以,在这个项目中,施工方法和时间节点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。同时,我们也要用经验去补救一些在设计上时间不足的问题,因为各工种的配合特别得细致,整个施工进度都能顺利完成。

view from east. Image © Yao li
 

© CopyRight 2011-2020 Mlito.COM Inc.All Rights Reserved . 苏ICP备16061420号 - 1